1、徐小逊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他的研究项目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。首先,他参与了四川省教育厅的一项课题——“四川西部超积累植物种质资源筛选及其分子机理研究”,并成功完成了结题工作。这项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植物种质资源的特性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,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欧阳志云在2002年到2015年间,承担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关的课题。这些课题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政策制定的多个层面,旨在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。2012年至2015年间,欧阳志云参与了“城市绿色发展技术与示范”的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,由科技部与建设部共同发起。
2012-2015, 城市绿色发展技术与示范,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科技部与建设部。(2) 2011-2014,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,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专项。(3) 2010-2014,北京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演变的驱动机制与调控机 理,重点基金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。
Wang,Rusong and Giancario Simeone (Eds), 200 Circular Economy: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Europe and China. 王如松,林顺坤,欧阳志云,2004。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,化学工业出版社。北京,324页。 王如松,徐洪喜,2005。扬州生态市规划方法研究,中国科技出版社,北京,232页。
1、亢新刚先生主导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项目,致力于天然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。其中,他作为国家十五攻关天保工程重点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——天然林近自然采育更新技术子课题的主持人,引领团队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,旨在提升天然林的管理与更新效率。
2、亢新刚,是一位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拥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授。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森林科学的多个关键方面,包括森林的区划、详细的调查工作,以及森林的规划设计。他的研究深入到森林评价、可持续经营策略,以及在决策制定中应用的林业信息系统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建设。
3、摘要: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,生态系统稳定性定量评估是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,本文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范畴、生态学理论、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,最后进行了研究展望。